LA+ 辩论会现场
LA+ 辩论会现场
主持人:几年是定义的,状态是延续的,在这种状态下,对设计是机遇还是挑战,设计来看,机遇还是挑战,2分钟,因为是辩论,要给别人提供。
俞昌斌: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刚才说到毛大庆,他已经下海做创新工厂,还有一个东南大学建筑系,他现在在做家具,比如说在外面买是100块,他在后面加两个0是1万,比如说丹麦的家具,芬兰的家具等等,都是高端家具。还有一个是胡京,这个人是绿地集团的总建筑师,也是东南大学建筑系的,是宇宙第一大的万科和宇宙第二大的绿地,建筑师设计师都出来做互联网创业了,我个人认为设计师“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应该来创业,融入互联网和拥抱互联网。
李存东:刚才讲的这些事就是因为有机遇,这么多的人才走出既定的圈层,甚至比较大的界限,正是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个机遇,他们看到了这个机遇才去面对您所谓的挑战,现在对于设计企业也好,对设计师来说,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确实业务量可以看到,机遇在下滑过程中有几个分化,一种是有理出不去,创造一种新的创业的机会,另一个在固有领域里面怎么守住阵地,甚至扩展阵地,有一部分可能是公司层面,我从事人事的管理,人才的素质方面要去练内功,还有一种也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专业化。平台型的公司我们试图在这么做,此外还有一个我们希望内部团队能够做的很专业,这两天听的很多演讲也有这样,不光是有比较朴实的东西,还要有非常精专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用辩论,机遇和挑战并存,想把握机遇的话就是咬更专注东西,把以前我们浮在面上的东西,往纵深去拓展这样的话机遇更大。
陈伟元:我觉得机遇和挑战的确是并存的。诺基亚他们自己总结,他们没做错,但是他们被苹果淘汰了,景观设计师没做错什么,只是这个市场很残酷。
主持人:机遇和挑战虽然是并存,但现在需要你们表明态度,虽是并存,必然会有一个偏重,陆总是挑战派。
陆伟宏:机遇挑战并存。挑战的东西很多,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新常态下面临诸多的困难,本身要克服困难就是一种挑战,行业相对的稳定,怎么把你自己的团队养护好,怎么把你自己的设计,对周围的设计的评价体系再提升,再多样化,所有摆在我们项目面前的都是挑战,挑战是在不断的持续,我认为确实是新常态,新常态确实在整个中国来说是像血液一样在渗透各个行业。你要修炼内功,尤其是这个挑战对于设计的项目,小到项目的负责人,大到公司的管理层,再大到行业的决策者,所承受的压力各不相同,这个内功可能不是1天2天就可以形成。
不能说绝对的苦境或险境,怎么把这个困难变成一种反光板,变成一个机遇,利用挑战获得成功,我认为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机遇是一个前置条件,可能偏爱挑战一些。
主持人:机遇抓住了有一个新的提升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陈伟元:刚才我利用挑战团队的说法,现在我们所说的挑战,面临我们市场这一块的变化,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政府运作模式的变化,还有就是我们中国一直处于龙头的这一块,比如说房地产,受种种原因,包括我们国家政策调控的原因,这些挑战、压力,但是我想从这些压力里面建议三个层面:
第一,对于我们现在正在学校求学的,或是说正在准备的,当然也包括有一些准备找工作的同学们来说,这些是机遇还是挑战,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昨天,孙总提到的用心,如果我对这个行业真的是出于内心喜欢的话,我们就用心将我们的专业学好,学精,学透。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或者已经加盟公司的设计师来说,面临市场没有那么的景气的情况,设计师能力的提升,包括专业的能力等等,都要都有所提升。因为我很幸运,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把这些系统都做好了,挑战就会转化成机遇。
夏岩:昨天我也做了一个演讲,里面涉及到一个项目——满洲里,整体是一个类似于蒙古包的形状,里面有一棵树,也是我们现在研发一棵树的自然状态,上面树的分支上会有一些旅馆。当时我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包括这棵树的造型,我的灵感是来源于阿凡达的灵魂树,给于放大融合了一些功能,包括一些建筑放在这个分支上。最后这个方案通过了,但遇到的问题却很多。
主持人:在新的状态下做更新的项目自我突破确实是一个挑战。
管少平:我还是不谈企业的具体事情,我确实觉得是站在机遇角度,在这样一个经济减速的情况下,社会整个结构减速的情况下,对于设计我们常常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对过去的成功与失败进行重新识别。这是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我觉得对设计来说,我们可以在新的常态下,比较于过去的状态,我们可以怎么重新去思考我们自身价值的输出问题。
主持人:管总的意思是说任何的挑战,只要你静下心来做抓住的都是全新的机遇。这一轮是骑虎难下,大家都很有默契,我刚才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从中间左右分水岭来看,有没有发现什么共通点。
管少平:大家其实没法对立,大家知道机遇和挑战是无法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