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盛世迎花博创新城——专家观点
十二年期盼,十二年积淀,十二年准备,常州又赢了!继成功举办省运会后,笫八届全国花博会花落龙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花,德国战败后难民营的花朵使人相信这个民族还会站得更直;对花的酷爱和圆梦花博会,生动体现了常州人对花即文化、花即品位、花即生活、花即产业的花文明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常州人以花为媒解语传情,传递“幸福像花儿一样”情感的美好情怀,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常州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换言之,就是极大提高了对内部要素的凝聚力和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这对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进入小康社会进程功莫大焉!其实,常州“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四城同建的目标,强调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50%,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创意产业基地、职业教育和科技研发基地,富有特色的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物流商贸基地,花博会申办成功,给常州加速向先进服务业和谐幸福城的战略转折献了奠基礼,下了及时雨。
花博会将给常州旅游服务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凝炼核心竞争力,实现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愿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常州旅游自然景观不突出,现有旅游服务业一是集聚性不够,大小明珠不少,但缺乏像花博会这种全国性看点构成的金项链的串联;二是与本地产业关联度不大,除门票收入外综合效益不高。花博会首先给常州旅游业带来了向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密集营销龙城的机会,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景点可联袂唱戏,是真金就能闪耀,进而形成群星璀璨的旅游规模化集群效应。
其次,花博会赏的是鲜花,品的是文化,数百万海内外雅士际会常州,正是品鉴和推广龙城人文旅游资源的绝佳机缘。且不说“东南无与常匹俦”的龙城名士部落的千古风流积淀,就看花博会主场嘉泽一镇,就存一村两宰相、十里三状元之荣,有上古遗存姬墩山、延陵季子躬耕地、华佗仙师驱大疫、卧冰求鲤孝感渎、溪南书院传儒风、滆湖风涛起龙堂、明皇敕建千峰寺、避讳“明”朝改“大名”等等美誉,成为花博会以花为媒传递的华夏文明薪火,从而为常州旅游主打品牌化人文旅游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嘉泽的支柱产业就是花木,夏溪人创造了常州树挪千里活京城,花木市场冠中华的奇迹,常州办花博会其实是花归故里、名副其实。花博会永久展馆建设,将为进一步做强夏溪花木品牌创造良机。当然,要成为常州支柱产业,花博会还要像台北国际花博会那样,集花木园艺展览、花木交易、经贸交流、招商引资、评选花仙园丁、文化演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车展购物、购房超市、美食广场、花文化论坛等档次高、规模大、丰富多彩的几十个项目于一体。据统计,台北花博展期171天,创造的经济效益为430.68亿元新台币,营运效益与产业关联效果两项净效益达294.77亿元新台币。其中,“营运效益”指参观花博游客在台北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各类消费支出,约176.78亿元新台币;“产业关联效果”则是投入与营运衍生带动的52个产业增加产出的效果,总计达117.99亿元新台币,关联效果最高的批发零售业达22亿元新台币。如果常州人把花博会真正办成永不谢幕的“销品茂”(绿色购物林荫大道),再通过开发养生(养老)产业培育10万常住中高端疗养娱乐休闲人群,一座绿色金城就将在常州西南部崛起,在为生态宜居与和谐幸福常州提供森林氧吧服务的同时,轻轻松松淘金掘银。“嘉佑长寿乡,泽润花木镇”的嘉泽应该有梦,而且定能梦想成真!
不过,目前请外国大师设计的花博会场馆在低碳基调上似乎很不给力,没有突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主题。上海人把灰色的世博会办成了绿色营地,让人大开眼界,我们当然不希望把绿色的花博会变成钢筋水泥的灰色堡垒,让绿色嘉泽大煞风景,使游客大跌眼镜。但愿这是杞人忧天。成功举办省运会,使常州领导代表常州人民做出的承诺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常州人一定能将花博会办成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一届花事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