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徐州市大大小小的绿地、园林,与休闲者或并肩而行,或擦肩而过,领略林泉之美,享受花木之阴,我突然明悟:园林既在身边,又何必舟车劳顿而走天下呢?
一、让市民“享受园林”——城市发展理念的亮点
城市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就中国当代城市的发展而言,管理者可谓各显神通。于是,中国城市在现代化的诱惑下,“长高”而“放大”,“城市人”则日趋“渺小”与“卑微”。
跳出大势所趋是十分艰难的。
在完成各种“基线性”指标的同时,徐州市委市政府的执政者拳拳于园林建设,并且将“城市园林”从“形象工程”、“窗口部署”矫正到“市民享受”的人文定位。
长期以来,徐州市园林绿化存在着“南多北少、四周多中心区少、普通绿化多、精品绿地少”的现状,为了扭转这种“市民”与“园林”的疏离状态,让“园林”不再可望不可及,徐州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个可以让老百姓检验的园林调整目标:市民出行500米(步行10分钟),必有一块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供其享受。
而今,经过数年努力,这目标实现了。鲜花着意,绿荫有情,碧水洗尘,百姓作证,徐州的“城市园林”真的贴近了徐州的城市居民。
——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重新进行了城市的空间梳理,重点布局和建设了和平路以北、三环西路以东、九里湖以南、庆丰路至金水路以西的老城区绿化薄弱地区。
——仅2013年一年,就从政府收储的31个地块中,拿出23块用于公园绿地建设。其中北区玉潭湖的扩建、龟山二期及徐运新河、下淀路、荆马河、劳武港、两河口等大型公园绿地等,就占了市区园林绿化工程总量的60%。加之近年已建成使用的徐州植物园、故黄河风光带等,北区公园绿地面积已大幅增加,景观质量已明显提升。
——目前,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已达到177个,其中,100亩以上者33个,300亩以上者21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这样诠释徐州市园林建设的民生价值:“一个城市的老百姓,直接享受的资源,除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外,最大的实惠当是生态环境。”
百闻不如一见。数日间的走马观花,笔者虽然不能游遍徐州市的园林,但相机所摄取的瞬间景物,足以再现徐州园林与徐州市民的“近距离”感应,并见证了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城市和谐。徐州市城区基本实现了“行居处处有绿地,推开窗户是花园,走出家门进公园”的目标。
市民杨守明先生告诉笔者,他今年72岁,住在金奎小区,目前多数时间在彭城老年大学学习。从家里到学校,他一路能穿过6个公园。请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诗意行程呢!
——吃完早饭后,他就会去彭城老年大学。首先穿过“淮塔公园”,然后是“奎山公园”,接着从“彭祖园”东门进、西门出,进入“东坡运动广场”,再到“云龙山公园”,最后穿过“云龙公园”而抵达彭城老年大学。“通常要走两个小时,反正我也不赶时间。”杨守明如是说,我如是听,进而慢慢体味到了徐州人近乎奢华的“公园情结”。
笔者随机询问徐州市民,问他们对徐州市园林建设的看法。胡莉莉,一个全职太太说:“现在,忽然发现,徐州可供游玩的公园实在太多了。原来站在阳台向外望,满目都是光秃秃的、灰溜溜的。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绿地,窗外的景致也都焕然一新了。不仅城市公园建得漂亮,连小区内的公园也极具特色。”胡女士的感慨,表达了徐州居民的心声。
能将生态环境的拓展视为具象的百姓实惠,这无疑是一种执政清醒、执政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