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三年绿色南京工程建东部城市绿化中心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作者: 日期: 2005/12/30 8:52:01
浙江园林网12月30日消息: “绿色南京”工程前三年取得了哪些成效?新三年“绿色南京”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主城绿化将有什么新动作?在今天下午召开的“绿色南京”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盛金隆、园林局和农林局的负责人一一做了介绍。
2002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绿色南京”重要战略决策以后,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圆满完成了三年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三年时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64万亩,造林面积相当于前20年的造林总和。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总量已经达到180多万亩,比2002年净增50%;森林覆盖率达到21%,提高5.8个百分点。
其次,区域特色日益明显。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各地林业绿化产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布局。主城突出道路绿化,建设“绿色隧道”、绿地广场,改善园林景观;新城区致力于大片绿地建设,创建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江宁区以洲滩防护林、新城区绿化为主;浦口区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六合区以意杨商品林、化工区防污生态林为主;溧水、高淳县重点发展以黑莓、笋用竹为重点的经济林果;雨花台区、栖霞区等近郊以生态景观林为主。
再次,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在全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造林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经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检查验收,三年期间,全市造林面积核实率达到99%以上,造林合格率达到97%以上,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为历年来最好水平。
最后,“绿色南京”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一是绿色通道工程。在市内9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林带,栽种面积6万亩。特别是机场路绿色通道,全长37公里,已经成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相对闭合的生态景观道路,达到了景观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建设要求。二是防护林工程。在长江、外秦淮河、滁河、固城湖、石臼湖共计500多公里长岸线,营造防护林带11万亩,形成了融江城林为一体的和谐风貌。三是林业产业工程。三年建成商品林基地39万亩,其中商品用材林22万亩;苗木花卉12万亩,总量达到23万亩;经济林果5万亩,总量达到25万亩。四是森林公园工程。全市首批确定了六片森林公园,已建设成片生态公益林1.5万亩。率先启动试点的青龙山森林公园,一期完成造林9000亩,总投入6亿多元。五是城市景观绿化工程。从完善城市绿化功能出发,充分利用“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资源优势,按照规划要求,启动建设明城墙风光带,积极组织实施幕府山植被恢复绿化工程,大力推进沿江景观带建设。通过加大主城区绿地广场建设改造力度,基本实现居民每出行500米,就有一处市民广场或游园绿地的目标。
“绿色南京”工程的顺利实施,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并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有关部门测算,三年来,“绿色南京”工程给农民带来直接收入约8亿元。今年9月,由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政府主办的首届绿博会在我市隆重开幕,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筹备,绿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成功展示了“绿色南京”建设成果。展会期间,有近百万人次参观游览了绿博园。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色江苏”的决策,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把南京建成东部城市绿化中心”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前三年工作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南京建设总体规划》和《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启动实施新三年“绿色南京”建设。
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东部城市绿化中心”为目标,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以产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和资源综合开发为动力,坚持“绿色南京”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都市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快构建“生态经济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林业和绿化新体系,为把南京建设成为最美丽的城市做出贡献。
总体布局是突出满足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形态,以市域范围内片状森林为板块,以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滨江滨河防护林为连接廊道,构建市域绿化主骨架;以城镇内部绿地系统为次骨架,并以楔形方式将外围绿色主骨架与内部次骨架相连接,形成城乡一体、内外环抱、经络全市、外楔于内的生态绿地系统。
奋斗目标是2006-2008年,全市新增林地30万亩。到2008年,全市森林总面积达2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24%。建城区绿地率42%,绿化率4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5平方米。建成15个位于建成区边缘、交通便捷、可达性强且具备一定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郊野公园。
突出抓好五方面的重点:一是新建高等级公路、铁路等绿色通道工程。二是沿江、沿河、沿湖防护景观林工程。三是高效林业产业工程。四是以郊野公园、城镇景观林和荒山造林为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五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6年是“绿色南京”新三年的开局之年。全市要完成绿化造林10万亩,到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2%,提前1年达小康指标要求。重点实施9大工程:
绿色通道工程。按照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的原则,进一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工程。明年全市要完成绿色通道8000亩,主要包括沪宁高速、312国道、宁淮高速等三条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的新建和完善工作,其中,沪宁高速、312国道绿色通道建设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按照经省批准的规划,按照沪宁路每侧各50米、312国道每侧各20米的要求,高标准进行绿色通道建设。
江河湖防护林工程。完成长江防护林完善工程5000亩;秦淮新河、滁河防护林工程3500亩;石臼湖、固城湖防护林工程1500亩。
林业产业工程。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茶叶、早园竹、鲜果等经济林果。新增造林4.5万亩,其中苗木花卉2万亩、经济林果2亩、杨树商品林5000亩。
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聚宝山森林公园、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三桥滨江生态公园一期、仙林羊山森林公园(自然景观部分)等郊野公园建设,完成造林4000亩。启动绿水湾湿地公园建设,新增造林2000亩,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工作。启动其它郊野公园土方、道路、水体和绿化等工程建设。各郊县根据各自资源条件,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森林公园,完成新增造林3000亩。
城市建成区绿化工程。重点建设滨江风景林、三桥连接线绿化带、江北卫生防护林以及幕府山植被恢复、居住区绿化达标等,完成造林6000亩。主城区再建20块绿地,完成栽植大树5万株。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重点是在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山地实施造林,明年完成造林面积2万亩。
“三城九镇”、产业园区绿化工程。对重点镇和产业园区,按照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的目标,开展绿化造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明年完成造林2000亩。
废弃塘口植被恢复工程。重点对沪宁路两侧的废弃采石塘口进行植被恢复,完成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
森林资源安全工程。继续完善森林防火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林区防火通道100公里。
据悉,在做好上述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强化“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南京”建设,不断提高“绿色南京”建设成效。
编辑:红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