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8日消息:网友chenyaoping2000发帖质疑:“三河三园的水上漂浮绿化算不算失败?三河三园工程完工至今尚未到半年,那些水上漂浮绿化的架子已经成为水中垃圾,散架的泡沫塑料变成了白色漂浮物,大量花盆以及泥土变成淤泥。请政府部门赶快想办法解决,再下去恐怕影响更大。
网友翠北业主随即跟帖:“岸上已有绿化、美化,再搞河上漂浮绿化,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部门回应
其实,早在去年10月1日,有关“三河三园”景观河上的漂浮绿化架破损问题,网友chenyaoping2000便已在“党报读者之家”作了反映并支了招。当时,市建设部门在线答复称:浮岛(即河道水生植物)这种环保技术,我市从浙江引进,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破损问题相关部门正在想办法整改,本报“民声·调查”于去年10月30日作了报道。由于至今没能解决这一问题,网友江湖行走发帖质问:“不知摸索到何年,耗资多少亿才是个头?既然是引进,就证明别人是成功的,为什么成功的到常州就失败了呢?”
于是,记者再次联系市建设部门后,他们又作了在线答复:浮岛既能够美化城市河道单一的绿化景观效果,又能够净化河道水质,是近几年新出来的一种环保技术,浮岛材料也日新月异。常州其它河道的引进还是比较成功的,对改善河道环境以及净化水质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这些河道是不通船的。关于网友提出的有关浮岛破损问题主要是由于船行波浪引起的,浮岛经过长时间的船行波浪的上下晃动导致破损。建设部门称,他们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已积极探索解决方案:第一、改善浮岛固定方式,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第二、引进新的浮岛材料,逐步替换原材料,加强牢固性;第三、对已经破损的浮岛进行及时清理,不让其污染河道。
网友建言
对水上漂浮绿化中出现的问题,网友风万里提出建议:“这属技术与管理问题。据说当时建河道水面绿化只是阶段性的过渡措施,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N、P等有机物。现在冬天了,有些植物的生长已很旺盛,所以应该对所选植物重新进行筛选,选择对冬季适应性更强的植物。至于浮床,也可以设计得更合理、精致、牢固些,毕竟是旅游水体,对美观还是应该有讲究的。对于河道绿化降污,理论上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但在工程实施中,还有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只要勤于观察、调整和更新,一定会寻找到一种既能绿化降污、又能美化河道的好方法。另外,‘三河’两侧悬挂绿化的‘盆子’,也应该设计得与河道整体相容,而不应该像现在的那么‘扎眼’。‘三河三园’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但也要有细心周密的设计,还需要在细节上进一步进行整合,特别是各种设施的整体美观协调,还愿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共同商量、积极行动,把常州的这件好事真正办好,使其成为常州的又一张名片。”
推荐阅读: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