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南京“三中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整治,已进入道路铺装和绿化“收官”阶段,市民和媒体的热评也多了起来:“港湾式公交站挤走了慢车道”;“绿岛栽高树挡了开车人视线”;“人行道铺花岗岩,中看不中用”……
不难看出,市民提出的问题,实质是美观和实用的功能取舍、小汽车和骑车人的路权之争。城市道路整治中如何做到既中看又中用,且兼顾各方利益?记者进行了调查。
港湾站挤走慢车道
记者昨在新街口北侧的公交站看到,站台建成了弯月的弧形,“一路而来”的慢车道在此拐到了站台背后的人行道,和人行道合二为一。三中路沿线15对车站,全部都采用了这样的“港湾式”设计。
市政部门解释说,三中路流量大,公交车多,公交进站占了一股车道,后面一条车龙就停下来了。设置港湾式站台可让公交进“港”上下客,而且,站台尽量设在道路宽裕的地方,看沿街谁家的大楼门前有空地、小广场,就挤出部分路面扩容“人非合用道”,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有6米的路权。
设立港湾站后,马路一下宽敞美观了许多。但行人和骑车人颇有微辞,“合用一条道交叉干扰,非机动车容易碰擦行人”;规划人士也“保留意见”,认为“弯”进去的站台截断了慢车道,破坏了南京民国时期就形成的“三块板”道路格局。
平心而论,三中路是南京南北中轴线,双向六车道是必需的,但行人和骑车人的路权也需珍视。有关部门如此划分路权的真实用意,还是认为马路塞车是“硬约束”,而行人和骑车人交通是有弹性的,可以变通的,因而两害相权取其轻。殊不知,路越修越堵已是“国际惯例”,出路还在公交优先,靠拓路“放纵”小汽车发展,只怕会引来更大麻烦。
道路出新难解体制障碍
问题在于,“港湾站”其实并未成为公交车有序停靠的“港湾”。记者沿途看到,许多公交车看到“港湾”有车,便依旧在快车道上上下客。
“三中路”上公交车列车一样进站,根子是这条路上公交线太多,有二三十条公交线,南京三家公交公司在这里扎堆“抢食”,像1号线、33号线一年的营收有几千万元。鉴于此,南京正酝酿出台法规,规定一个公交站不得停靠6条以上公交线,以促进公交线合理布局。
中国园林网11月23日消息:南京“三中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整治,已进入道路铺装和绿化“收官”阶段,市民和媒体的热评也多了起来:“港湾式公交站挤走了慢车道”;“绿岛栽高树挡了开车人视线”;“人行道铺花岗岩,中看不中用”……
不难看出,市民提出的问题,实质是美观和实用的功能取舍、小汽车和骑车人的路权之争。城市道路整治中如何做到既中看又中用,且兼顾各方利益?记者进行了调查。
港湾站挤走慢车道
记者昨在新街口北侧的公交站看到,站台建成了弯月的弧形,“一路而来”的慢车道在此拐到了站台背后的人行道,和人行道合二为一。三中路沿线15对车站,全部都采用了这样的“港湾式”设计。
市政部门解释说,三中路流量大,公交车多,公交进站占了一股车道,后面一条车龙就停下来了。设置港湾式站台可让公交进“港”上下客,而且,站台尽量设在道路宽裕的地方,看沿街谁家的大楼门前有空地、小广场,就挤出部分路面扩容“人非合用道”,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有6米的路权。
设立港湾站后,马路一下宽敞美观了许多。但行人和骑车人颇有微辞,“合用一条道交叉干扰,非机动车容易碰擦行人”;规划人士也“保留意见”,认为“弯”进去的站台截断了慢车道,破坏了南京民国时期就形成的“三块板”道路格局。
平心而论,三中路是南京南北中轴线,双向六车道是必需的,但行人和骑车人的路权也需珍视。有关部门如此划分路权的真实用意,还是认为马路塞车是“硬约束”,而行人和骑车人交通是有弹性的,可以变通的,因而两害相权取其轻。殊不知,路越修越堵已是“国际惯例”,出路还在公交优先,靠拓路“放纵”小汽车发展,只怕会引来更大麻烦。
道路出新难解体制障碍
问题在于,“港湾站”其实并未成为公交车有序停靠的“港湾”。记者沿途看到,许多公交车看到“港湾”有车,便依旧在快车道上上下客。
“三中路”上公交车列车一样进站,根子是这条路上公交线太多,有二三十条公交线,南京三家公交公司在这里扎堆“抢食”,像1号线、33号线一年的营收有几千万元。鉴于此,南京正酝酿出台法规,规定一个公交站不得停靠6条以上公交线,以促进公交线合理布局。
三中路地下有“泄洪通道”地铁一号线,但在这次道路改造中,一些公交站台反而距地铁站更远了,为地铁公交接驳“人为设障”。对此,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院董事长杨涛说,靠行政手段疏解公交线重合率高的矛盾,难以行得通。城市交通是一盘棋,只有政府主导公交发展,并有效整合地铁、公交与线站配置各种资源,才能打通交通梗阻。
花岗岩铺路已说改就改
市民评议“三中路”改造的另一个热点,是质疑道路铺装和绿化“华而不实”。不少市民觉得,用花岗岩铺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太浪费了,且容易被轧裂,而中间绿岛栽种桂花、海棠、大叶黄杨和红枫等高大苗木,挡住了开车人视线,侧分带的枝条又容易挂擦骑车人。
建设部门解释说,三中路中有民国大道(中山路),又是城市中轴线,因而以“景观大道”标准建设;花岗岩道板走路不硌脚,雨天不打滑,质感厚实庄重。针对市民“人非混行道”花岗岩容易断裂的担心,市建委从善如流,已从18日晚上开始,掀开道板改铺沥青,方便机动车有时借道通行。
至于中分带栽种高大苗木,交通专家说,这正好起到“软隔离”的路障作用,阻止行人穿马路。侧分带绿树的枝条,修剪后不会挂擦骑车人。吸取中山东路隔离栏拆除后行人穿马路的教训,三中路将在路中央设置移动花箱,既保绿化景观,又保交通功能。
三中路地下有“泄洪通道”地铁一号线,但在这次道路改造中,一些公交站台反而距地铁站更远了,为地铁公交接驳“人为设障”。对此,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院董事长杨涛说,靠行政手段疏解公交线重合率高的矛盾,难以行得通。城市交通是一盘棋,只有政府主导公交发展,并有效整合地铁、公交与线站配置各种资源,才能打通交通梗阻。
花岗岩铺路已说改就改
市民评议“三中路”改造的另一个热点,是质疑道路铺装和绿化“华而不实”。不少市民觉得,用花岗岩铺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太浪费了,且容易被轧裂,而中间绿岛栽种桂花、海棠、大叶黄杨和红枫等高大苗木,挡住了开车人视线,侧分带的枝条又容易挂擦骑车人。
建设部门解释说,三中路中有民国大道(中山路),又是城市中轴线,因而以“景观大道”标准建设;花岗岩道板走路不硌脚,雨天不打滑,质感厚实庄重。针对市民“人非混行道”花岗岩容易断裂的担心,市建委从善如流,已从18日晚上开始,掀开道板改铺沥青,方便机动车有时借道通行。
至于中分带栽种高大苗木,交通专家说,这正好起到“软隔离”的路障作用,阻止行人穿马路。侧分带绿树的枝条,修剪后不会挂擦骑车人。吸取中山东路隔离栏拆除后行人穿马路的教训,三中路将在路中央设置移动花箱,既保绿化景观,又保交通功能。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