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6日消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坚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倡导义务植树,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的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记者9月14日从有关部门获悉,200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5049万亩,活立木蓄积1.805亿立方米,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87倍和14.12倍,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81%提高到20.16%。
省林业厅厅长王照平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人民以防风固沙林为主体逐步开展平原绿化,并于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全国实现平原绿化达标,形成了点、片、网、带相结合和配套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目前,全省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面积达8500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提高到90%,林木覆盖率由1949年的1.5%提高到16.87%,为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生态屏障,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治理,使这些地区呈现出森林植被增加、局部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实施天保工程,保护天然林13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有效修复了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519.2万亩,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丹江口库区、淮河源头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轻。实施通道绿化工程,使16万公里铁路、公路和河渠等通道沿线森林景观初步形成。通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35%,省辖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为90.8%。全省2/3以上的村镇达到省定村镇绿化标准。
森林资源的大幅度增加,实现了间接减排,扩大了环境容量,提高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表明,河南省森林生态功能的年价值达4075亿元,吸收固定二氧化碳7625万吨,相当于燃烧3059万吨标准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全省工业用燃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4。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加,河南省林业产业功能不断拓展、规模显著扩大,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木材生产、木浆造纸、家具制造等木质产业快速发展,干鲜果品、木本粮油、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非木质产业强劲增长,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60年累计为社会提供木材15.61亿立方米,主要木材品种自给有余。2008年河南省林业产业产值达到527亿元。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