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30日消息: 又是一年清明到。昨天,记者在我市清明山公墓、麒麟公墓等地看到,前来祭扫的市民大多以献花、种树等方式寄托着自己的哀思,燃放炮竹、焚烧纸钱等传统祭奠方式已大大减少。
推荐阅读:
文明祭扫的蔚然成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给山林防火、墓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
鲜花寄哀思
一捧淡雅的菊花、几朵洁白的马蹄莲,是今年龙城扫墓人手中常见的“祭品”。鲜花扫墓成了今年清明节祭扫的主流。
在几家公墓附近转了一圈,记者只发现了一个卖冥币、香烛的摊位,来光顾的扫墓者大都只是问问价,又摇摇头走开了。一位墓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花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捧鲜花,在墓碑周围漫撒花瓣,或将花束摆在墓碑前,祭奠故去的亲友照样能寄托哀思。一位手捧鲜花的市民表示,鲜花洁净无尘,不会污染环境,用来祭奠亡灵,代表着一种时尚和文明。
种下常青树
“母亲前不久过世了,我们在老家门前栽下了40棵广玉兰树,以此来纪念母亲。”3月28日下午,武进区横山桥镇居民高先生和家人在老屋前的空地上认认真真植下这些树苗,用种下常青树的方式过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清明节。
近年来,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以栽常青树等新方式来祭奠故人。“种树,既能绿化环境,又能寄托我们对故人的思念。”居住在我市雪堰镇的居民薛先生说,每年的清明节他都会在墓附近种下一些树苗,来年的这个时候就带着家人来给树苗松松土、洒洒水,给故去的亲人鞠个躬,在树下给孩子讲讲亲人的故事。“祭扫,应该重在心意,而轻在形式。”薛先生说。
系上心愿条
过去,人们每逢扫墓,常要烧香、烧锡箔,既污染环境又带有迷信色彩。这两年,我市出现许多新的扫墓方式。除了鲜花和种树外,今年还有人在卡片上写下寄托哀思与怀念的话语,置于墓前,取代过去常见的香烛。
“母亲,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我想你!”、“今年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替我们圆梦啦!”在市郊的一座公墓里,记者在绿树掩映的墓区走过,不时能看到这样的小卡片。这些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卡片被人用黄丝带系在了墓碑前的墩柱上,从上面的字可以看出,充满着扫墓人对故人的浓浓思念。
一位正在系丝带的庄女士告诉记者,用这样的方式扫墓是她在国内一家门户网站看到的,觉得很有新意就自己制作了一张扫墓卡,今天来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