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0日消息:在花木之乡江苏省江都市丁伙镇,有一幢白色大院,院前院后种满了优新稀苗木。这就是全镇有名的周永源经营的育苗基地,现有苗木500多亩。
60多岁的周永源风趣健谈,见多识广,过去当过村干部,在镇上花木公司任过职,从事花木业20多年。谈到20多年几起几落的风风雨雨,周永源有声有色地向笔者描绘着自己的创业史。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就在于“敢为人先”。
1981年前后,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余悸在当地还未消除,不少人想富不敢富。周永源就想,光守着几亩粮田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于是“第一个吃螃蟹”,栽了几分地龙柏、意杨、木槿。1982年,周永源把苗木面积扩到4亩多。1984年,意外地出现龙柏变“粪土”形势,周永源损失了四五万元,但也换来了一条经验,“凡是人家都上的我要下,人家不搞的我来搞。“
1988年,原来无人问津的大叶黄杨卖到1元钱3棵,很多人一窝蜂种大叶黄杨。周永源一看不对头,你上我不上。果不其然,后来一落千丈,多年冷落。
1991年,很多育苗户都追求新品种,红花木最吃香。周永源不惜花1元钱1棵引进小苗,栽了四五亩。因为对红花木的特性不了解,红花木不适应本地的水土,周永源亏了3万多元。他明白了,不能盲目跟风追新,还应注意适地适树。
1994年,紫薇卖得火,当时市场上胸径2厘米的每棵12元,但3年之后出圃时市场饱和,每棵4元钱也卖不掉。周永源却没有盲目跟风,只种了少量紫薇。“东方不亮西方亮”,周永源靠卖其他树种赚回了钱。
2000年,大叶女贞风行,不少育苗户为追求亩数量,盲目加大密度,一亩栽上万棵。结果适得其反,密度越大越不成形,既没有较好的商品价值,也没有想像的市场空间。周永源从当时浙江开始的“拔苗运动”中得到启发,下定决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举获得成功。原来胸径4厘米的大叶女贞卖10元左右,疏密复壮后,8厘米的可卖130元~140元,赢得了超前一着棋。
2007年,小龙柏从每棵0.7元下降到0.05元时,谁也不敢再种。周永源想到今年生态建设的大气候和年初的雪灾,整个苗木行情将会看好,一下子栽了15万棵小龙柏。眼下的小龙柏市场呈现出“不怕有货卖不掉,单怕有货没钞票”的商机。据周永源估计,这一项可赚17万元左右。
经历20多年的酸甜苦辣,周永源感触最深的是,商海无边,商机无限,只要吃准行情、苗情、地情,敢为人先,就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