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8日消息:本市第四次古树名木调查基本完成,从昨天开始,市园林局绿化处和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开始对这次申报的70棵树进行鉴定。中山陵陵园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是否入选“绿古董”,引起了争论。
陵园路法桐是中山陵第一道风景
这次调查从去年开始,全市共申报了70棵大树,这些树分布在大学校园、公园和民国建筑附近。据园林局绿化处相关人士介绍,入选古树名木的树,要么树龄超过100年,树龄没达到100年,但历史悠久并有文化背景的,也能入选。所有的古树名木确定后,都要挂牌,落实养护单位或个人。
据记者了解,南京开始栽种法国梧桐是在辛亥革命后,因为最早的一批树是从法国租来,所以南京人习惯称之法国梧桐。孙中山陵墓兴建时,南京开始大规模栽种法桐。
陵园路上的法国梧桐,没有被统计到这次的申报名单中,但一些市民和专家却认为,它们应该成为“绿古董”。据了解,陵园路上的法桐是1929年栽种的,首批种下的法桐有1007株,当时这些树的平均高度就在3米左右,算起来,陵园路上的法桐树龄已在80年以上,浓荫遮蔽的法桐已经成为中山陵景区第一道风景。
入选引争议只因树龄“尴尬”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汤庚国参加了这次的古树名木鉴定。他告诉记者,陵园路的法桐虽然“年轻”,但它们栽种在特定的地方,很多人都认为法桐还代表了民国文化。他认为,陵园路的法桐入选“绿古董”未尝不可。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上海市已将树龄80年以上的大树列为古树进行保护,在其他一些城市,也有将古树树龄由百年降成80年。
绿化处相关人士介绍,陵园路的法桐是否入选“绿古董”,在上次古树名木调查时就有过争论。相关人员解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古树名木树龄要在百年以上,只是各个城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所改变。而南京是座古城,树龄在80年以上的树很多,但“绿古董”并不追求数量有多少,而是品种精良,代表历史文化。这位人士说,在南京最常见的就是法桐,如果全都列为“绿古董”,南京古树名木的数量就会是现在1234棵的几倍。陵园路的法桐虽然没列入古树名木,但也得到了园林局和中山陵园管理局的特别养护。
法桐可入后续古树名木名录
据了解,南京入选“绿古董”的法桐只有两棵,一棵在石鼓路,一棵在中山南路。汤庚国建议,可将陵园路法桐以一个树种群落集体入选“绿古董”。
树龄不到100年的古树被列入“绿古董”,并不是没有先例。比如这次的调查中入选的南师大校园内的2株美国落羽杉和1株日本香榧树,树龄都只有80年左右。但考虑到这3棵树是当年的外国留学生所种,代表了一段历史,它们被破格纳入。
园林部门表示会考虑专家的建议,他们准备建一个后续古树名木资料库,将树龄80年至100年的古树纳入,这样不仅陵园路法桐,很多法桐都能成为准“绿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