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7日消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花卉产业发展较快,鲜切花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和种苗基地,已初步形成以岗埠农场、振兴集团、东海县双店镇、灌南县冠台花卉博览园等为代表的一批花卉产业基地,为发展高效外向花卉产业奠定了基础。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度地带,气候适宜,特别是这里冬暖夏凉,雨热同季,适合种植鲜切花,与世界花卉王国荷兰的气候相似。目前,全市各类花卉种植面积1.05万亩,鲜切花生产面积6000亩,年产鲜切花1.2亿枝,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在百合、唐菖蒲和郁金香的种球繁育上,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上地处交通发达,海陆空运输鲜切花十分便捷,和海州花卉市场、连云港市花卉交易中心、青年路花卉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花卉产品销售的覆盖面逐步扩大。鲜切花产品远销南京、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且已出口韩国、日本和美国市场,2006年出口达20万枝,前景十分广阔。
为全面构建连云港高效外向花卉产业,我们计划实施“一创两建”,
即:力争在鲜切花产业发展上争创全省一流水平。“十一五”末,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要实现3.5万亩,比2006年翻3倍多,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要突破1万亩,建成江苏省一流的鲜切花花卉区和鲜切花中心。到2015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亩,2020年发展到20万亩。形成继昆明、广州之后的中国又一鲜切花中心,并在数量和质量上名列全国前茅。
建成中国鲜切花出口创汇基地。连云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可建设一批对日本和韩国出口花卉的骨干企业和省内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争取用5年时间,将连云港打造成为我国沿海中部重要的花卉产业生产与出口基地。
建设百里花卉走廊。从港口至新浦的新港城大道全长35公里,从新浦到东海县城的新牛公路全长36公里,从新浦到白塔民航机场全长25公里,从港口到东海县城全长71公里,折合142华里。沿新港城大道、新牛公路两侧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沿新牛公路两侧以发展日光温室栽培的鲜切花为主,这样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港城百里花卉走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措施是“两创一开拓”,即:
制度创新,扩大规模。大力培育和扶持有市场开发能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供销龙头型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和周边地区花卉生产。积极推行股份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解决发展鲜切花的投入和规模问题。以国家和集体投资建造的花卉生产设施,采取参股、拍卖、租赁和承包经营等办法,盘活现有资产,各种生产设施实行资本运营。在新港城百里花卉走廊,实行政府搭台,花卉专业大户唱戏。同时加快建立市场化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形成鲜切花的连片种植和规模经营;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花卉企业。条件成熟时,在全市组建规模较大的花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提高花卉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花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提高质量。一是搞好鲜切花的科研工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二是选育适合本地生长的花卉新品种,建立和完善花卉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品牌花卉;三是加快种球的自繁自育,确保主要鲜切花种球自繁自供;四是加快花卉组培技术、日光温室鲜切花栽培技术及保鲜技术等的推广运用;五是组建一批新型的民营花卉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六是鼓励花卉科技人员下乡领办和创办花卉科技示范园区和民营科技企业,开展好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技科咨询等项工作;七是通过联合的方式,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花卉专家吸引到连云港来发展花卉产业,实行技术入股。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对现有市场进一步培育,使其在经营水平、服务设施、规范管理、流通能力上提高层次,向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在花卉重点产区建设一批产地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条件成熟时建立城市花卉物流中心,辐射和带动全市花卉产业的加快发展。积极开展城市连锁配送,发展连锁经营和培育异域送花、礼仪速递等。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鲜切花批发窗口,实行定单销售和网络销售。千方百计提高花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延伸花卉产业链,广泛推行花卉服务一条龙,积极推广规划设计、园林产品、绿化工程、花木供应、养护管理等系列配套服务,实行包设计、包施工、包供苗、包成活、包管理的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