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天井皆展品 “用文物来说话”,这是我国传统的博物馆的陈列定义。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足够的文物可供陈列是苏州园林博物馆的先天不足。因为真正的文物就是目前仍然保存完整的各座古典名园,在展馆中园林的实景很难用原物来展示。
对此,一方面,园林博物馆的筹建者学习采纳国际上一些新的展出形式和展出理念。比如日本的天体博物馆、人体博物馆等,都没有实物的展示,而是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各种先进手段,使观众获得直观的知识,强化教育功能。同时,跟老馆相比,新馆尽可能地增加了实物的展示。如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件,花木小品等,不能将园林整个儿搬进来,就拆分开来给大家看,在园林的构成物质要素里做文章,寻找可以放进博物馆里的内容。
据向华明介绍,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是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理水厅里水景从墙上连到地上;黄石假山搬的是网师园的云冈;半成品的长廊,展示了油漆、铺瓦的过程;斗拱和戗角凝聚了木工的精湛技艺。展馆中部的花园完整地复制了留园的一个庭院,涵盖了假山、花木、铺地、盆景等造园元素。
家具陈设是新增的展品,负责搜集此类展品的陈荣伟如数家珍:紫檀木条案,黄花梨木小方桌,楠木的独坐(凳子),鸡翅木的明式靠背,还有可拼成七种图形的七拼台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明清家具精品。这些园林建筑的“屋肚肠”,用料考究,做工精巧,款式典雅,既具有生活起居的功能,也是苏州园林文化内涵和意境情趣的载体,值得细细品味欣赏。摆件、挂件更是种类繁多,屏风、化石、瓷器、铜器、玉器、供石、书画等,也都选择一二供人参观。
如向华明所说,馆内的展品并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厅内,最巧妙的,那些博物馆建筑本身的构成部分或点缀品,同时也是园林元素的展品。比如各种各样的门和窗,苏州园林里最精致的花窗——网师园蹈和馆三扇鸡翅木的花窗就被搬了进来。在走廊过道旁还有意留出了许多小天井,里面的园林小品也是展品,各有出处,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留园的“古木交柯”等等经典景观的身影在馆内皆可见到。
细看之下,园林的手法还隐在博物馆的布局之中:各个展厅的分布摒弃了中轴、对称等通常的做法,通过游廊的连接,形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参观线路,“移景”、“取景”、“借景”等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不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