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8日消息: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里墅村现有农业人口1650人,有耕地1980亩。过去,里墅村群众依靠“稻米经济”,增收门路窄,作为该村的领头人——村党委书记周国庆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找准好项目,使群众摆脱目前的困境,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他抱着让群众富起来的执着信念,不等不靠,硬是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1998年3月,在一次偶然的学习参观机会中,周国庆看到了“花木经济”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潜力。他深深地知道,调整产业结构、经营绿色农业,才是加快发展的关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致富问题,必须确立长期稳固的主导产业。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周国庆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草坪经济”。
在“草坪经济”发展初期,大部分村民都持怀疑态度,这么多的草坪到哪儿去卖?为了消除疑虑,周国庆带领村干部带头引种示范种植。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以自己试验种植的成功经验,向每户村民讲解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因地制宜发展“草坪经济”的广阔前景和长远经济与社会效益,号召村民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产业建设。同时,坚持以党员“双带”活动为基础,实行有能力的党员带一户困难户的方法,使一部分思想还有顾虑的群众也积极参与草坪种植。
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问题,周国庆还聘请科协、科技局、农林局专家举办讲座和草坪种植技术培训,使大多数村民都掌握草坪种植实用技术。在镇党委的倡导和鼓励下,周国庆先后组织群众到外地参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技术。
今年,该村发展草坪的种植示范大户就有80多户,全村种植草坪累计1940余亩,亩产可达到4500元,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农作物高出5倍多。目前,全村草坪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8%,草坪新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10多个省、市。
种植草坪能不能见效益,能不能让群众增收,关键还在于种出来的草坪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2005年,周国庆组织群众成立了草坪合作社,负责草坪的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在上市前,他带领草坪合作社成员四处寻找市场,带上样品上北京、下广东考察市场。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全村草坪销售情况十分看好,运输队将一车车草坪运往北京、广东等市场,使全村草坪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也为全镇草坪产业的兴起提供了示范经验。
成功没有使周国庆昏昏然,经过调查与思考,他又瞄准草坪运输这个市场。2005年,他召集村干部研究如何切入这个诱人的市场。最后决定,组建一支运输队。这一年,全村新增农用车20辆,全部投入草坪运输。一开始,村民们都是单干,可小打小闹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周国庆积极与客户联系,成立了专业运输车队,对全村农用运输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分工。以村委会的名义与客户谈合作,不仅得到客户的支持,而且运输量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年底一算账,每辆运输车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村民们都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