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8日消息:从相城区城市荷花公园看现代观赏农业的产业化方向
本报记者周澜源
花城建设催生“荷塘月色”
相城区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是在全速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花城”建设中催生的。
相城原来是个欠绿少花的地区。2001年建区后,相城人在苏州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蓝图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相城区东依阳澄湖、西抱三角咀,坐镇苏州城北大门,要建就要建绿色生态花园,成为融居住、商贸、旅游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水乡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为苏州添一叶“绿肺”。
当相城人潜在的绿色意识完全觉醒的时候,也就有了以原生态为主题的绿色生态规划,有了中心城区内商业项目绿地率30%以上、其它项目绿地率40%以上的城市绿色硬指标,有了桂花公园、香溢园等城市绿色精品,全区绿化覆盖率由7.43%提高到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4%%。
“绿相城”给相城这座新城区增添了灵气,也把相城的城市化建设托上了新的平台。2006年6月,相城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全速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新目标,并提出了建设“花城”的发展理念,抢抓苏州“十一五”规划重点实施“东拓北进”的机遇,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区、生态走廊和沿路、沿湖、沿河生态绿带,加快立体绿化和花草种植步伐,让相城季季有花,处处成景,496平方公里成为一幅“城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花中”的大写意,在优美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
围绕“花城”建设,相城人对496平方公里进行全面规划。在苏虞张公路以西太阳路沿线,有300多只沉降鱼塘,加上200多亩荒滩和废弃河道,形成了5100多亩城市废水面。由于是沉降地带,这片废水面不宜造田搞建筑,养鱼也难保塘堤不走样。
如何让这块废水面换种形态融入城区?相城人想到了种荷花。
荷花为多年生水生花卉,无水不能生存,喜欢相对稳定的静水,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适合荷花生长的池塘水深一般在40-100厘米,中、小体形品种则在20-40厘米,大体形的红莲水深也不超过150厘米,那片沉降鱼塘种荷花是最合适不过了。
去冬今春,相城人请来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现场规划指导,绘画现代版“荷塘月色”的蓝图:将4868亩沉降鱼塘和200多亩荒滩、废弃河道改造成全国最大的城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荷花博物馆”里将有500多只品种
现代版“荷塘月色”的蓝图应该怎么画?相城人牢牢地把握住了荷文化这根主线。
荷花是圣洁、和平、吉祥的象征,古今文人喜欢以荷言志、以荷比物、以荷兴思,荷花高雅的风韵渗透到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荷花又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被称为“活化石”。荷花在中国至少有3千多年历史,因它盛夏开花,衬映在绒绿叶片之中,风送阵阵清香,使人淡忘了夏季的炎热。宋代诗人杨万里咏诗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各种土壤中都能生长。世界上的荷花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中国荷花,另一种是美洲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有150多个主要品种,分为花莲、藕莲和子莲三大类。
相城人把源远流长的荷文化移植到了“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既布局不同荷花品种的种植功能区,又通盘考虑各功能区荷文化主脉的体现,收集古今中外各类荷花专著和咏荷诗画,举办丰富多彩的荷主题综艺表演,展示千姿百态的荷世界。
今年2月启动的2030亩“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一期工程,1500亩荷花塘中种植了155种国内优良荷花,成为中国荷花种源库。根据荷花花期是每年的6月到10月,每天晨开暮闭的特点,离荷塘岸5到10米的浅水区中种植了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和耐湿树种,增强趣味性,延长观赏期。荷塘上架起了曲桥,塘中小岛上正在规划建设观景塔和荷文化展示馆,荷花塘中还将安置汉白玉质地的荷花仙子雕塑。
7月进入花季后,相城“荷塘月色”湿地公园里,红色、粉色、白色、紫色、橙色等五彩缤纷的荷花,以单瓣、复瓣、重瓣、千瓣等多种形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满池的荷花在苏州城北托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
相城人演绎荷文化的脚步没有停顿。8月“荷塘月色”湿地公园正式开门迎客时,相城人又将上马“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既注重国内优良荷花品种的集聚,又注意国外名贵荷花的引种。明年,“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将汇集世界各地的500多个荷花品种,有引种于洞庭湖、微山湖、西湖等地的野生莲,有来自美国的黄莲、日本的大和莲,成为世界荷花博物馆。
从中国荷花种源库到世界荷花博物馆,相城人把世界荷文化“微缩”到了家门口。
一个“荷文化”新增就业5000人
跳出荷花种荷花,从一产跳到三产,相城人书写着荷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彩华章。
相城人把“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规划成荷花展示风情园、江南农舍休闲园、水生生态科普园、水上运动园以及美食购物园等五大功能区域:
——荷花展示风情园里,当你乘一叶小舟穿梭在荷塘中,荷香扑面,沁人心脾,或粉、或白、或黄、或红、或紫的荷花在碧水中随风摇动,美不胜收的景色让人倾倒;
——江南农舍休闲园里,木房子、木船、渔网、竹篓、篱笆、房前屋后的蔬菜瓜果,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水生生态科普园里,采果、种菜、钓鱼,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
——水上运动园里,划艇、滑板、冲浪,让年轻人和孩子活力四射;
——美食购物园里,宜人景色让人带着好心情开胃美食、冲动购物。
相城人开建“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的初衷是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通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来帮助农民增收。在对鱼塘进行改造时,他们成立了荷塘月色湿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失地农民成了股民,每人每年保底分红500元,鱼塘作为经营性资源资产折股投入“荷塘月色”,根据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再分配。
农民增收随着荷文化产业链的延伸贯穿于“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建设的全过程。一期工程1500多亩荷塘里放养了不影响荷花生长的鱼、虾,形成“塘中种荷花,水里养鱼虾,夏秋看荷花,春冬搞花展”的经营格局;荷塘周边农村开发以农户投资为主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形成一个以现代农业为载体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购物旅游区。与此同时,相城人正在谋划着荷叶制茶、藕、莲蓬、莲心搞食品加工的荷花相关产品深度开发,并在荷塘月色里开发荷花食品一条街。
荷文化产业链正在相城区不断延伸。“荷塘月色”将与已经形成规模的相城万亩生态园、花卉植物园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苏州三角咀湿地公园“串珠成链”,在苏州城区北部串起一条以生态为主体的黄金旅游带。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至少可以增加5000人就业,每年直接收入超过1亿元。
“荷塘月色”映红了相城农民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