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5日消息:“锡山区推进规模经营、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一亩产出相当于传统大田百亩,这是成功的实践!”副省长黄莉新考察锡山现代农业时,发出这样的赞叹。锡山区建设的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已成为目前全省产出效益最高的农业园区之一,其中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被省农林厅誉为“江苏农业第一园”。
锡山是传统农业大区。区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利用有限土地实现不断增收,惟有走集约、节约之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才能破解传统农业发展中的难题,这也是富民强区的创新之路。自2005年开始,锡山区围绕“优化空间结构、实施综合创新、发挥资源效能、提高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规划和本地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全区综合创新试点规划及发展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全面规划建设以“一区十园”为重点的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
区有关部门采取压缩一批、盘活一批、争取一批、挖潜一批等办法,全力保障全区农业发展用地,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全区先后投入数亿资金,重点规划建设以万亩农用地整理、千亩建设用地挂钩整理和10个重点农业示范园区为主要内容的“万千十”工程,通过平岗迁坟、整田平地、调整水系、填塞沟塘等工程,新增耕地1.55万余亩。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土地集约经营。近几年来,全区实现土地流转5.22万亩。今年以来,全区还通过置换、调整等多种途径,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2万亩。目前,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高效农业规划区集中面积比例已达到55.5%。
锡山区坚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通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全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迅速。现在,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已成功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红豆杉基地、国内惟一的高钙功能米生产基地、全国特色种苗(香樟)基地、江浙地区最大的凤梨花卉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金针菇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产品基地。以栽种高档花卉、反季节蔬菜等为主的无锡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已实现销售1500多万元,园区预期亩均年效益可达20万元以上。斗山农业生态园内的太湖翠竹茶叶有限公司,亩均效益已达万元以上。正在加紧建设二期工程的东港镇东升食用生物产业园,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栽种高档食用菌,预期亩均产出达120万元,今年年内可创利润600多万元。
目前,锡山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77万亩,已初步形成了亩均效益2000元、5000元、1万元和10万元以上四种不同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