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据说他们弄到南京上海浙江那边,要卖到8、9毛钱一棵,还有我们听说这个龙柳到外国,出口到外国呢,说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棵,我们感觉非常的,认为这个东西他们卖钱太多,我们卖他几毛钱一棵,一两毛钱一棵,有点太亏了,很不是滋味。”
于是感觉卖亏了的村民这次商量好了都说不卖给他了,周红亮经过了最初的惊慌之后,猜出了这些人的本意
周红亮:“其实他们是想涨点价而已,并且他们并没有门路,没有渠道去销售,而且他们的技术也根本就没有技术。”
眼看交货日期就要到了,急于买到原料的周红亮第二天决定每根龙柳收购价涨到4毛钱,以为价钱提了一倍多,对方会满意,没想到,这样轻易涨价,却让村民们更加不买帐了。
农户:“他给4毛,我们知道这个柳给他们赚钱多,我们就不想卖给他,我说你们给4毛我们不卖,你给5毛钱。”
虽然交货日期迫在眉睫,但这次周红亮还是等到三天以后,才答复他们的要求。
周红亮:“最后我答应他们,就按每条0.5元的收购价,全把它收购过来。”
记者:“为什么要过两三天?”
周红亮:“如果我一下子答应他们的,他们认为我现在要货很急的,说不定还要给我涨价的,那我受不了的。”
终于购买到了原料,周红亮开始日夜加班,把龙柳条经过蒸煮剥皮晾干以后,发往荷兰,没有想到,2005年8月10号,正在等待货款的周洪亮,却接到了退货电话
周红亮:“客户打开这个货柜一看,这个东西全部发霉了,当时他给我发了很大的火,要求给我退货。”
原来,由于交货时间太紧,柳条没有彻底晒干,这是周洪亮的柳条第一次经历长达两个月的运输,在的运输过程中,封闭货柜造成高温发霉,这次退货,让周洪亮几年来辛苦挣下的20多万元转瞬间陪了个精光。
周红亮:“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糟糕,就是简直自己整个人都崩溃了,因为我以前做事,都是很成功的,只有这次,我的损失很惨重,等于说,在我长这么大,是我最严重的一次打击。”
妻子:“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大概一个礼拜,也不讲话。”
一个星期以后,从沮丧中走出来的周洪亮开始托人四处打听,哪里有烘干设备,最后找到南京林业大学一位教授,这位教授研究木材烘干已有二十年。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张国宁:“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新的产品,虽然它也是木材,但是它更细一些,更小一些,那么我们就为它这个产品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验工作,使用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时间的情况下,怎么样让它用最短的时间把它烘干好。”
由于柳条粗细不匀,烘干温度很难控制,半年之后,才找到适合柳条烘干的办法。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张国宁:“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用的这些柳条呀,这些枝条呀,他把它做出来以后,做出来产品出口去,也是一种废物利用,所以说在前阶段的这个费用这一块,我们都没有收,就是试验阶段,主要就是设备的费用,也就是几万元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