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洪湖湿地生态保护让“臭水湖”重新变身“鱼米乡”
市场动态

洪湖湿地生态保护让“臭水湖”重新变身“鱼米乡”

来源: 新华网 作者:王自宸 连迅 日期: 2015/10/16 11:18:48
近10年来,湖北洪湖通过强力推进围网拆除、生态恢复等工程,保护湿地深入人心。过去渔民争着插围网,如今抢着护荷塘;曾经“迷魂阵”网尽大小鱼虾,现在增殖放流年年蓄养种源,洪湖实现了从“竿连竿”到“浪打浪”的巨大转变...

洪湖美景:荷塘欢歌

打响“洪湖保卫战”

洪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症结在于过度围网养殖。为把洪湖建成风景优美、生态良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一场牵涉周边10个乡镇、近15000人的“洪湖保卫战”于2005年正式打响。按照计划,洪湖将在2007年前,将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水域的围网拆除,最终目标是将洪湖水域养殖总面积控制在水域面积的10%以内。

湖北省政府拨付7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洪湖和监利两地拆围及安置渔民;荆州市组建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整合管理职能加大执法力度;湖北省多个部门编制《洪湖湿地生态建设综合规划》,促进洪湖湿地协调发展……

“当时拆围并不是一刀切,2500多户以湖为家的渔民,政府给予每家20亩的水面继续养鱼。”王贵才说,渔民都是以湖为家,拆围就是自断生路,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保护湿地,我们又不能不作出牺牲,好在政府部门补偿到位,在7个月安置过渡期内每人每月发放了1050元的补贴,拆围得到渔民们的拥护。原定3年完成的拆围计划,提前1年完成。

拆围过后的洪湖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为了使被破坏的植被和鱼类资源尽快恢复,一场生态恢复战渐次打响。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新堤保护站副站长曾祥新说,保护区一方面移植水草,进行生态恢复;另一方面,在鱼汛期将长江大闸打开,使江水与湖水相互置换,将长江中丰富的鱼类资源带进来。此外,每年还设置休渔期、人工投放鱼苗等,促进水生物种休养生息。

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得洪湖生态环境迅速恢复,到2015年,洪湖开阔水域的水质恢复到二类、三类水平;鸟类种群恢复到138个品种,50万多只;水生植被覆盖率重新达到90%以上。“洪湖水,浪打浪”的美景再次出现。

编辑:菩提树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