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文化得天独厚
“在苏州这座园林之城举办园博会,是对苏州园林艺术的有效展示和传承。”吴中区园博工作局副局长沈雪华介绍说,苏州历史上就以园林著称,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这些经典私家园林甚至走进课本。如今,苏州园林并不仅仅停留在高墙深院之内,在当代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苏州始终把古典园林和风景名胜纳入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引入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使风景园林成为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形态之一。
走在苏州街头,不难发现苏州园林文化对整个城市的影响渗透越来越明显,古典造园要素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中,建筑、道路、绿地、桥梁、河道,甚至住宅小区、家庭装修陈设等细枝末节之处。漫步在苏州古城区,竹园、蕉丛、湖石、花圃等园林小品点缀在主要干道沿线,随处可见,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街道,犹如长虹卧波的廊桥,古色古香的候车亭和街灯,全城皆园”的独特景致已“初步显现,整个苏州古城俨然一座没有围墙的园林。古城之外,长达数十公里、拥有14个绿色大景区和48个特色景点的环古城风貌带,假山、花木、亭榭、曲径等园林元素缤纷散布其间。
沈雪华说,未来一年半时间内,苏州将在这美丽的太湖之畔,呈现唯美的太湖山水、古典的苏式园林、本真的江南农庄和深厚的古吴底蕴,呈现一届“展太湖生态之美,显苏州园艺之胜”的现代生态体验式园林盛会。
第九届省园博会规划 八大亮点
亮点之一:得天独厚的湖景公园
园博园太湖,依托这一地缘优势,精心打造22公顷的湖畔景观公园和10公顷的滨湖景观带,并保留太湖原生湿地岸线,结合湿地净化展示、环太湖绿道建设,招引大量的珍禽鸟类,打造最具原始野趣和神秘感的滨湖生态湿地。
亮点之二:充满活力的展园设计
本届展园设计突破以往无片区概念、无明确主题的传统模式,探索“展区大主题+片区分主题+展园小主题”的立体模式,在展示项目上也大量加入互动性体验性元素,激发观赏者更多的共鸣与思考。
亮点之三:生态唯美的水陆游线
水墨陆线将淡雅的黑、白、灰江南水墨元素与简洁的花境相结合,串联起细腻的入口景观、大地景观、乡村景观和湿地景观,力求营造出“一步一景”参观效果。多彩水线则用层次丰富的植物层次,勾勒出七大滨水特色景观,丰富游人视觉感受和游赏体验。
亮点之四:原汁原味的江南农庄
保留柳舍村纳入园区整体考虑,将其定位为水乡田园式的特色村庄,通过整治与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省村庄整治和乡村庭院园艺展,营造出独特的乡村田园景观。
亮点之五:浓郁厚重的文化韵味。
园内副展馆将建成我市第一家集中展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馆,全面生动展示苏州非遗文化精髓,力求将深厚的吴文化底蕴进行呈现。
亮点之六:生态环保的造园手法
努力建设示范性、先进性、观赏性相结合的生态节约型展园,各展园将大量采用生态造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进行设计布展,主、副展馆也将充分利用绿色能源,打造领先的绿色低碳展馆。
亮点之七:便捷通畅的园区道路
园区内部沿主要步行游线和电瓶车道建成多个环路,在主要功能片区分别设置了多个自行车租赁点和电瓶车换乘点,游客可选择步行、自行车、电瓶车等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方便地抵达各展园。
亮点之八:持续利用的旅游配套
园博片区将定位为环太湖旅游和东太湖旅游岸线上的重要服务节点,在功能布局、展园布置、交通衔接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均考虑到临时性与永久性的衔接,分别预留出空间,达到会展后功能的高效利用和有效转换。
除此之外,还新增了国际友好城市展园,引入了展示江苏名山大川的飞行影院,保留了近4000棵原始银杏林和果林等等,像这样的亮点还有很多,值得期待。
推荐阅读:
(来源:苏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