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银杏叶给初冬的古城增添了靓丽色彩。
中国园林网12月17日消息:截至2012年底,苏州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7.5%,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共绿地14.94平方米。苏州古典园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特点与造园手法贯穿其中,形成了“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独特城市格局。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以打造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为目标,2013年我市又新增绿地50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智慧谷绿化、月亮湾一期绿化等景观绿化,虎丘一榭园、山湖市民公园、东太湖生态园等公园绿地,芦荡路两侧绿化、227省道景观提升、阳山新城等道路绿化,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350米就能步入绿色空间的需求。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无论是中心城区的绿地提升,还是“四角山水”的生态保护,都尽量结合控保建筑、古建筑和古树名木的周边环境,注重景观设计与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建设过程中更是有意识地保存与恢复历史景点、人文典故等遗址、遗迹,既提高了绿地的文化品位,又能达到保护古建筑、古树名木和自然山水的目的。
在百园工程中,苏州人更借助传统造园手法,将古典园林元素延伸到街旁巷尾,陆续建成了文庙、慧珠弄、三元、金秋、迎春等近300百余座小、精、雅的公园和游园。
老城区道路在历次拓宽改造过程中,注意保留原有行道树,并根据实际拓宽后的道路增植行道树,形成复式的行道树格局。人民路、西园路、虎丘路、公园路、养育巷等处,或法桐蔽日,或香樟林立,或重阳木遮天;道前街、临顿路则成为水陆并行的沿河绿色走廊;干将路采用中央隔离带景观形式,配以苏州园林特色小品,展现了精美的城市道路景观。各具特色的道路,将街头绿地与小区绿化有机连接,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城的绿色生态网络系统。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