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植树造林:先查植“数”造“零”再行植树造林
市场动态

植树造林:先查植“数”造“零”再行植树造林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朱建中 周华 日期: 2006/3/9 9:44:54
    浙江园林网3月9日消息:“一年一度春风劲”,又到一年植树时。与往年一样某市组织机关干部义务植树,下属问领导:“今年植树去哪儿?”领导答:“去年在哪儿,今年还在哪儿?”这看似是一则笑话,但实在让人笑不起来,在现实生活中那种年年植树“老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树的植“数”造“零”已不是极个别现象。(据《南京晨报》3月8日)    

    有资料显示,二十多年来全国累计已有93.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448.8亿株。如此之巨的天文数字,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在参加过义务植树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去看过自己当年种的树?在义务种植的近450多亿株树当中,成活了多少,长得又怎样又有多少人去“义务”过?去年“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痛斥植“数”造“零”:如果把每年公布的植树造林总数累加起来,完全可以把全中国绿化好几遍,还可以到国外去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现在有不少单位植树轰轰烈烈,管树却无人问津,植树“植”到了报表中,造林“造”到了政绩上,出现了“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栽树不见林,年年披绿不见绿”的怪现象。不是吗?每年的植树造林,我们都能看到某地出动了多少人,植了多少树,造绿了多少亩等动人场景,可是植树过后,我们却又不难见到荒山依旧的凄凉,年复一年的植树造林成了认认真真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的“重在参与”的义务“植树秀”,周而复始的植树造林成了“春天种、夏天枯、秋天死、冬天做柴烧”的植“数”造“零”。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形式主义和虚夸假报风趋甚。分析其原因:一是植树重声势轻实效。在植树现场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好不热闹,领导带头植树,记者前去“捧场”,结果是媒体上的植树“新闻”铺天盖地,管理部门造林统计令人“惊喜”;二是重植轻管,重栽轻活。植树的“义务”挖个坑,栽树的“义务”把树苗往里扔,至于树苗的死活,只尽“义务”不尽责任。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浇汗水花不开。”植树的多少既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要的是树而不是“数”,要的是林而不是“零”。而形式主义不仅害死人,而且害死树,害死林,不仅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歪风,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依愚之见,在今年的植树造林中有关部门应首先查一查植“数”造“零”,对弄虚作假,谎报成绩,玩弄数字游戏者,应予以严肃查处,而后再行植树造林,根除那种年年植“数”一串串,年年栽林却是“零”的植“数”造“零”的“植树秀”,使植树造林后真正地见树见林。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