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背后的跨国情缘
市场动态

“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背后的跨国情缘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作者:杭春燕 日期: 2006-4-26 11:16:26
    浙江园林网4月26日消息:在4月25日举行的南京“和平社区”创建启动仪式上,当7位来自丹麦、黎巴嫩、美国的南京大屠杀丹麦籍证人辛德贝格的亲属,将手中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赠送给南京社区群众代表时,一种跨越千山万水的历史情缘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艳丽的黄玫瑰何以用“南京·辛德贝格”命名?说起来,这背后还“藏”有一段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跨国情缘———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个时候,丹麦人辛德贝格(B.A.Sindberg)就在南京。本来,他是来照应江南水泥厂从丹麦引进的两条生产线的。然而,面对侵华日军的残暴,辛德贝格本着理性、正义和人道的精神,从事起保护、救助中国难民和记录日军暴行的工作。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放射出永恒的人道主义光辉,而且也给历史留下了最真实的“影像”。

    南京沦陷之际,正值数九寒冬,大批中国难民涌入江南水泥厂和附近的栖霞寺。不忍心他们再受伤害,辛德贝格与其他外国工程师决定在难民营插上德国、丹麦两国国旗,还派人在工厂难民区周围埋设了标志“难民区”的牌子。有好几回,日本兵硬闯江南水泥厂难民区。每次,日本兵一来,难民区的人喊叫起来,工厂的保卫就把辛德贝格请出来。辛德贝格总是一个劲地挥舞丹麦十字旗大声喊话。由于丹麦当时是中立国,日本兵只能不情愿地悻悻离去。

    不仅如此,辛德贝格还曾经冒险进城出城,从日寇的刺刀下救出难民。他还经常到鼓楼医院、红十字会,买来绷带、药品,请来医护人员,为难民治病疗伤,直到他1938年3月回国。尽管在这里前后仅仅100多天时间,却拯救了万余名难民。

    尤为可贵的是,辛德贝格还为南京大屠杀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他亲自记下的日军暴行案例,现存于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他冒险送出的记录有日军暴行的难民求助信,至今还分别保存在德国波茨坦档案分馆“罗森档案”和《拉贝日记》中;他当年驾车领着美籍牧师马吉来栖霞山拍摄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15个电影镜头,也已成为一帧帧“历史的见证”……

    “感谢中国人民、南京人民还记得我舅舅,还记得这段故事!”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阿普·斯特维格·安德尔森女士告诉记者,辛德贝格1938年3月离开南京时,脱险的难民给他送了一面发黄的锦旗,“这也是他生前留给我的唯一物件”。

    为了纪念辛德贝格在南京的义举,一位丹麦园艺师精心培育出一种独特的黄玫瑰,将之命名为“南京·辛德贝格玫瑰”,象征着和平的愿望与永恒的纪念。此次,辛德贝格先生的妹妹比坦·阿普·安德森女士专程从丹麦带来了“南京·辛德贝格玫瑰”的花苗。“这是一种高贵的鲜花,生命力很强,花期也比较长。它在丹麦奥胡斯这个地方生长了10多年,前年,它被命名为‘南京·辛德贝格玫瑰’。”她说,这样命名,为的是永远记住正义,记住历史,记住所有的生命。

    “有一种花儿名叫南京玫瑰,它是丹麦园艺师精心栽培,用它来铭记惨痛历史伤悲,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当合唱童声响起的时候,坐在台下的辛德贝格家属,个个脸色凝重,屏住气息,眼眶却泪水盈盈:“因为这段不寻常的情缘,今天开出了最鲜艳、最美丽的花儿……”

编辑:木麻黄

图片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建站 | RSS | 产品库 | 搜索云
版权所有:中国园林网 yuanlin.com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电话:0571-81999581
战略合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 浙江省花卉协会 浙江省林检站 浙江省林科院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00396
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3301002010650